
中醫與西醫臨床上健康標準的差別就像中西方的文化差別,一個重整體,重神,一個重局部,重實驗。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又很難說清其不一樣在什麼地方,有了問題到底採用哪種方式治療。今天濟南潤康中醫專家為大家詳細解析下中西醫的區別。
就拿脾的生理功能來說吧。我們都知道脾主運化,升清,主統血,主四肢肌肉。但是,這個過程是怎樣形成的呢?
西醫說:飲食入胃,因為胃的蠕動,胃液的參加形成食糜,然後進入小腸,小腸吸收其各種養分成份,下一步,進入大腸,吸收水份,再形成糟粕糞便,排出體外。
中醫則以為:食入胃,遊溢精氣,上輸於脾,脾氣散精,精氣歸於肺,肺朝百脈,水經四布,五精並行,而營養全身四肢百骸。
西醫是從現代生理生化學的視點去分析;而中醫則是從人體這個小宇宙中精氣輸布、改變的自然運轉規則來論述這一過程。二者沒有誰對誰錯,沒有誰高誰低,只要看疾病的視點不一樣。了解了這種差異的關鍵所在,關於極好的了解和掌握中醫是非常重要的。
中醫比西醫強在哪裡?
中醫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的積累,是中華民族思想智慧的寶貴財富,中醫有幾千年發展,而西醫只二百多年,在抗擊非典流感病疫的戰爭中,全球一切西醫界專家醫師非常乖僻無法了解,中國中醫連非典流感病毒特徵性質成分都沒有搞清楚,怎樣能夠奇特地治好非典流感患者?讓中醫再次變成全球注視的焦點,中醫學非常重視機體自身的五大元氣的「諧和觀」。 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側重:「謹察其陰陽地址而調之,以平為期。」這個「平」便是陰平陽秘,便是「諧和」,便是機體內部的諧和。身體不諧和,就出現三高等疾病,在這種情況下,中醫從整體動身調度恢復身體的陰陽平衡和氣血通暢!最主要恢復增強人體自我抵擋疾病能力,堅持有病治病,未病先防為治療準則這才是中醫治病醫人的底蘊。